啡创艺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城市·环境·设计》UED108期“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专辑



链接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nVPq6MXURRaildnkhdX99A






从方案组开始

文 袁王科夫

在我离开校园开始从事建筑设计的职业生涯之初,有幸碰到崔愷先
生,那个时候崔老师在业内已经很有名,从丰泽苑到外研社,我最
喜欢崔愷先生的设计,想跟随他学习做设计,心里的这股想法驱动
着我离开工作一年有余的电子部设计院来到了(建设)部院方案组。
进入方案组之后,才感觉大学时的学习实际上并未入门。自己对设
计的理解和提高最快的就是那段时间,因为这里有最直接的学习,
从崔老师那学到了很多方法,还有当时也带着我们做项目的李兴钢
老师,加上同事们都是设计行业内十分优秀的人,在这种环境中自
己收获很多。上学时做设计经常找不到出发点,在方案组跟着崔老
师学习之后,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变得有章可循,能讲得出道理,
也开始有了对设计尚不成熟但属于自己的一些理解。
崔愷先生对我来说颇有威严,在我眼中他是非常大气的人,大气体
现在对设计控制和设计工作的安排上。崔老师的设计整体感很强,
不会过分抠一个局部,拙中显出很大智慧,建筑本身是个大体量的
东西,整体感更符合建筑的本性。崔老师也很善于对空间的营造和
材质的把控,他对外界各种形态的设计风格很包容,但并不主动去
跟随流行的建筑语汇,“风吹着幡在动,心并没动”。记得当时方案
组同时在做很多项目的设计,崔老师的思维能力、控制能力非常惊
人。在设计工作安排上,他会通过分工尽量让你能有所表达,让你
既有贡献又有收获,做设计的人都是有想法的人,要把这些人组织
起来有所发挥不是件容易的事。
记得当时在做大连软件园办公楼项目时,初始的一些构思被崔老师
认可,自己颇为高兴,自我感觉是吸收了他平时做设计的思维方式,
能运用出来并见到了成效。比如土地的场域关系首先会对建筑产生
作用,根据对周边环境的梳理,建筑会呈现出的结果是一个更适合
这块土地的形态而如何更好实现甲方提出的功能需求则会指引设计
时的平面安排。
2003
年方案组解散后我来到了所里工作,后来离开设计院自己做
设计,还曾做过一段时间中小规模公司的设计总监。之后考试出国
去了欧洲,在沃特福德学习生活了几年,这是一段学习不轻松但是
内心不浮躁的时光。出国归来后回了家乡成都,现在和朋友组成了
一个轻松的创意和艺术组织——啡创艺,希望继续做些与设计相关
的有趣的事。
离开部院之后的这些经历,因由身处于不同的环境、机构与位置,
面临的问题也相差很大。国营大设计院和民营公司在其特点和面对
市场时的状况皆不同:国营大院历史悠久,在人力和资源积累上有
很大优势,对甲方的话语权较大,相对创作环境会较好;民营公司
成立的时间一般不长,普遍是放开设计市场之后,因为一些渠道关
系和市场机会发展起来,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必须更适应市场需
求。在欧洲期间接触的境外设计公司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因不同社
会阶段所能承载的设计公司规模和形式不同,他们在项目少的情况
下多以合伙人的形式存在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而维持运转。
当下国内建设行业开始下行,设计行业也跟着受到很大影响,当我
们面临这些已经与方案组时期完全不同的状况和问题时,方案组时
做设计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关系探索;少而精的人员组织和有效分工;
不图眼前利益、带有价值观体现的研发工作;通过创作投入保持竞
争力,等等这些,却在我当下的工作中一直都有思考和运用,而且
行之有效。




联系微信:2892574513

电子邮箱:645658645@qq.com